-->
合理膳食,多加锻炼才会让我们有个好身体。在日常饮食中,食物的营养搭配至关重要。对人体而言,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据研究显示,我们每天需要摄取60-80克的蛋白质,才能维持身体健康。维他奶精选自东北“中国黄金大豆种植区”的非转基因大豆,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每天来盒维他奶,轻松补充营养,美好每一天!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关于蛋白质,你了解多少呢?
按照食物来源,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可分为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成人每天大约需要摄取60-80克蛋白质,才能满足生理需要,维持身体健康。研究表明,两种蛋白相比,多选择植物蛋白对我们的身体及地球的健康更有益处。
豆荚研究1:植物蛋白的营养优势
植物性vs.动物性蛋白质含量[2]
植物蛋白可作为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主要来源于豆类及碗豆、大豆食物、谷类、坚果及种子等。其中大豆食物是公认的优质蛋白质来源,易于消化吸收,有助提供必需氨基酸。
植物蛋白具有多项营养优势,包括:
•高蛋白质含量
•天然不含胆固醇
•含有高比例的健康不饱和脂肪酸
•富含膳食纤维
•含有抗氧化素
•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
豆荚研究2:植物蛋白的健康优势
1.心脏健康:研究显示,摄取植物蛋白与较低胆固醇水平、较低心脏病死亡风险及较低全因死亡风险有关[3] 而多吃大豆对亚洲人特别有益,研究显示有助23%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4] 而多吃坚果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27%相关。[5]
2.体重管理:植物蛋白来源含有膳食纤维,有助增加饱腹感。研究显示,摄取植物蛋白与较低体重有关。[4]
3.肌肉生长及修复:摄取优质蛋白质如大豆蛋白,配合阻力运动训练,可有助增加肌肉量; 优质蛋白亦有助于肌肉組織的修愎,維持肌肉健康。[6]
4.抗氧化:全谷根茎类、豆类、坚果及种子等植物蛋白来源含有天然的植物化学物,例如黄酮类及木酚素等,研究显示这些植物化学物对身体具有多种潜在功能,包括抗氧化。[7]
豆荚研究3:植物蛋白的环保优势
生产植物性食物比动物性食物利用较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及排放较少的温室气体,因此跟从植物性的饮食可有助於减缓全球气候暖化的环境问题。研究显示,若将我们的饮食转向植物性饮食,减少动物来源的食物,将有助减少与饮食有关的环境足迹达50%。[9] 有研究从蛋白质的角度来分析,显示与多种肉类(如牛肉及猪肉)和植物(如小麦及大米)相比,大豆为最环保的蛋白质来源, 要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大豆比牛肉使用少≈85%的土地和产生少≈9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0]
与畜牧养殖获取的肉类蛋白质相比,生产植物蛋白质更具可持续性,地球资源消耗更少,对环境更友好。让低碳、可持续的植物为主的健康饮食理念及方式成为我们日常的健康选择吧!
维他奶为补充民众营养而生,不仅对身体好,对环境也很友好。精选自东北“中国黄金大豆种植区”的非转基因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低脂肪、0胆固醇,健康轻负担,而且每100ml就含有0.11mg维生素B2、0.11mg维生素B6和1.05mg烟酰胺,有助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元素,还有八种不同口味可供选择。
蛋白质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维持身体健康。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维他奶口味多,口感好,老人孩子都适用。维他奶在满足多样味蕾需求的同时,还可以让身体的健康更均衡,还等什么,快快喝起来吧!
[1] DRI
[2] USDA Nutrient Database
[3]
Shang, X., et al. (2017). Clinical Nutrition,36(6), 1540-1548.).
Shang, X., et al. (2016). Am J Clin Nutr,104(5), 1352-1365.
Chalvon-Demersay, T., et al. (2017). J Nutr,147(3), 281-292.
Huang, J., et al. (2020). JAMA Intern Med.
Naghshi, S., Sadeghi, O., Willett, W. C., & Esmaillzadeh, A. (2020).BMJ,370
[4] Yan Z, 2. Zhang X, Li C, Jiao S, Dong W.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17 May;24(7):735-47
[5] Mayhew, A. J., de Souza, R. J., Meyre, D., Anand, S. S., & Mente, A. (2016).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15(2), 212-225.
[6]Int J Sport Nutr Exerc Metab 2004;14:125-32.
J Int Soc Sports Nutr. 2015; 12: 3.
[7]
1. King, A. M. Y., & Young, G. (1999). J Am Diet Assoc,99(2), 213-218. ;
Younas, M., Hano, C., Giglioli-Guivarc'h, N., & Abbasi, B. H. (2018). RSC Advances,8(52), 29714-29744 ;
Rodríguez-García, C., et al. (2019). Molecules,24(5), 917. ;
Hever, J. (2016). The Permanente Journal, 20(3).;
Manach, C., Scalbert, A., Morand, C., Rémésy, C., & Jiménez, L. (2004). Am J Clin Nutr,79(5), 727-747.
[8]
Sci Rep 2016;6:26074
Soyfoods Ass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
Clim Change. 2014;125:179-92
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为明天而食:中国如何通过“拣食”减缓气候变化》报告
[9]
Clim Change. 2014;125:179-92
Hallstrom E, Carlsson-Kanyama A, Borjesson P. J Clean Prod. 2015;91:1-11.
[10] Tessari P, Lante A, and Mosca G. Sci Rep 2016;6:26074